GRC属于(低碱度玻璃增强纤维)是塑石假山制作中的一种新型材料,通过对自然山石的翻模,获得片状的仿真石材,在翻模过程中预先迈入钢筋,以便于施工时将石块焊接起来。
与传统混凝土水泥制品相比,GRC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好的抗拉、抗皱强度以及韧性,其在山石纹理的表现上极为逼真,这种材料尤其适合做装饰和表现强烈的质感,对于塑石假山制作是很理想的建造材料。
GRC(低碱度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)塑山假山制作工艺:搭建骨架—GRC板材切割—板材拼装—上色。骨架的构建有砖结构、钢架结构、以及两者之间结合使用的。泥底塑型,用水泥、砂浆在堆砌好的骨架上进行假山形体塑造,反复加工,细致处理,使造型、纹理、表面雕刻接近成品的状态。然后进行抹面的处理,在塑石表面细致的刻画山石的纹理和质感,色泽根据设计要求,用石粉、色粉、按适当比例配以白水泥或其他普通水粉雕成砂浆,按粗糙、平滑、拉毛等塑面手法进行抹面的处理。最后上色,需要在抹面水分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进行,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,逐层洒染。加深在石缝、孔洞、阴角部分的颜色,待水分快干掉时,在塑石假山山体凹陷处洒上些许绿、黑或白等大小疏密不等的斑点,以增强立体感、更显天然。
所谓人造假山是指匠人运用高超的制作手法,营造大自然山水的意境,可以说是一种“以假乱真”的工艺技法。为了避免在人造假山制作中,因出现一些不符合审美欣赏原则而损害假山的艺术形象的情况,弄清楚造型中有哪些禁忌和哪些应该避免的情况是有必要的。关于假山制作的错误理法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:
1、对称居中
人造假山山体的布局,不能在地块的正中,假山的主峰也不要居于山体的正中位置。山头形状,小山在主山的两侧的布置,都不可呈现对称状。要避免形成“笔架山”。在同一座山相背的两面山坡,其坡度陡缓不宜相同。
2、重心不稳
视觉上的重心不稳和结构上的重心不稳都要避免。前者会破坏山体结构图的均衡,给观者造成心理威胁;后者则直接产生安全隐患,可能造成山体倒塌或人员伤害。但是,在山体造型中也不能四平八稳,没一点悬险感的实景往往缺乏动性。
3、杂乱无章
树有枝干,山有脉络,构成山体的所有山石不要东倒西歪的杂乱布置。人造假山的制作不仅要求假山主体造型逼真,更要注意与自然环境的迎合,要按照一定的脉络关系相互结合成有机的整体,要在变化的山石景物中加强结构上的的联系和统一。
4、纹理不顺
手工水泥塑石假山,石景的石面纹理线条,要相互理顺。不同山石平行的纹理,放射性纹理和弯曲的纹理,都要相互协调通顺的组合在一起。
以上4点就是GRC假山制作常见错误理解。